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解读|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2024-10-09 次浏览


古代传播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如同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挑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于当今文选和讲义之中,令人惊叹。这些精巧短文具有“三个诀窍”。

第一,立意独到。譬如,150余字的《杂说四》(韩愈),提出与一样平常见解相悖的概念。人们常说:“缺人才啊。”该文却振臂高呼:“不缺人才,缺的是赏识人才的人。”振聋发聩,令人线人一新。请看:

解读|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著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敷,才美不过见,且欲与常马等弗成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如,仅68字的《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刘彻),是官府告示,提出要聘用出缺点的“茂材异等”。这跟从古到今征求人才时枚举一条条优异天资年夜相径庭——

盖有异常之功,必待异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建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罢了。其令州郡察吏平易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再如,仅百余字的《爱莲说》明白打出“与古人分歧”的年夜旗,高调传播鼓吹:“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假如是写人的精炼短文,眼光瞄向的,是分歧于凡人的奇特风骨。如170余字的《五柳老师传》(陶渊明),写了鲜见的怪杰:

老师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认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念书,囫囵吞枣,每有会心,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克不及常得。亲旧知其如斯,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惜情去留。家贫壁立,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穷得叮当响,却不堪其乐;念书随兴之所至,不追根穷源;有酒就喝个痛快,写文章本身看着愉快就行——描绘出一种挺拔独行的志趣和精力寻求。

第二,论据精当、给力。如上述《武帝求茂才异等诏》统共四句话,第二、三句给出两个论据。一个是“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建功名”,意即虽出缺点,能立功立业,便是有年夜本事的人,强调“看人看年夜处”。另一个是“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罢了”,意即对出缺点的人,“症结在治理”。两论据精辟有力独到,不容置辩。

再如,80余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出力描绘写承天寺之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写“静”的论据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便是月下翠竹、柏树的斑驳“影子”。情况僻静,能力注意到竹树倩影;心坎安静,方有心思从地上疏影遐想到池中水藻——自出机杼的“影子论据”营造出情况和心坎的“双重宁静”,让承天寺之静给读者留下深入印象。

第三,语言洗练、易懂。试看以下几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杂说四》)、“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老师不知何许人也,宅边有五柳树,因认为号焉”(《五柳老师传》),句句清洁、好懂。

实在,当代优秀口语短篇,同样蕴含“三个诀窍”。试看160来字的《山茶花》(郭沫若):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渲染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克不及描画出的一种风味。玄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挚的岩骨一样了。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着名的花气。这是从什么处所吹来的呀。——本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写秋日的韵味不写广阔寰宇间的花卉树木、江山原野,而是将“笔路”一转,指向室内,讴歌插在铁壶里的山茶花。这是“独到的立意”。“清香的不着名的花气”是写“味”,“白色的鲜花”是写“色”, “味”与“色”配合组成“山茶花体现纯美秋韵”“精当、有力的论据”。语言亦简练、易懂——同样浮现出“三个诀窍”。

“三个诀窍”跟清代桐城派姚鼐提出的“义理”“考证”“辞章”相契合,关涉文章的“论点”“论据”“语言”,是在答复“想说啥。”“依据是啥。”“怎么说。”三个属文的根本问题。

“论点”如“货”,“论据”似“船”,“船”坚不漏,“货”才平稳如山。“语言”比如吹帆之风,罡风劲吹,“货”才运得远。

贯彻第一个“诀窍”,须深刻察看、自力思虑。贯彻第二个“诀窍”,重在一个“细”字。清代评话人柳敬亭为阐明“武松的豪杰气势”,采纳了一个极为细小的“论据”:武松走进酒店,店内空无一人,便高叫一声,震得店内空缸空瓮都发出一片“嗡嗡”声。这个细微“论据”马上把武松嵬峨魁伟、气势非凡的形象凸显起来。贯彻第三个“诀窍”,宜“以白话为主,杂以书面词语”,使语言既流利易懂,又不失文采。

“三个诀窍”不仅是写短文的好副手,对写好长篇也颇具启示意义。

◎本文原载于《光亮日报》(作者杜永道),图源收集,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接洽删除。

论据承天千里
朱茵娱乐圈中的李子柒,深山残屋中的生活艺术 适合早上发朋友圈的句子,美好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