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失焦数字原住民人格特质与微信个人资料图像的自我呈现
张庆园,华南理工年夜学消息与流传学院副传授。
张凌媛(通信作者),华南理工年夜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讨中心研讨助理。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讨青年基金项目“改造开放40年‘小康社会’的集体影象研讨”(项目同意号:19YJC860050)、华南理工年夜学中间高校根本科研营业费资助(项目同意号:XYZD201918)的阶段性结果。

一
研讨缘起
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用户数目敏捷增加,利用功效也在赓续扩张。这不仅使微信成为当前浩繁社交媒体平台中的领先者,并且还使微信成为衔接和影响实际生涯的操作平台。庞年夜的用户数目、优越的用户体验以及活跃的社交关系使微信成为当下舆情表达的紧张平台,是当今中国最紧张的舆情场域(熊茵,赵振宇,2016)。
作为社交媒体的研讨热门之一,基于微信阐发用户使用行动中的自我出现(申琦,2015)和小我社会资源的影响变化(赵曙光,2014;周懿瑾,魏佳纯,2016)垂垂成为相关研讨中的症结范畴。微信及浩繁特点各异的社交媒体经由过程功效的赓续立异和强化,一方面深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息互动模式,另一方面也重构着浩繁用户在实际和虚拟天下中自我认知和自我出现的方式(童慧,2014)。
微信誉户经由过程创作、选择、公开、调换小我材料图像的方式临盆并通报有时效性和原创性的个别信息,小我材料图像作为“自我出现”的焦点要素每每能成为解析用户互联网生计生理和行动的症结切入点。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小我材料图像本色上是一张随同性的小我视觉形象照片,与用户的社交名称一路作为互联网存在和来往的咭片。小我材料图像不仅是潜在新同伙互相申请“添加同伙”时彼此看到的第一张图像,并且照样在社交媒体多元繁杂互动中一个代表个别、相对稳固的症结视觉形象(key visual image)。
然而,无论是互联网初期相对自力的虚拟天下,照样当前混合了虚拟与实际的繁杂天下,收集用户的收集生理和收集行动是否是对应实际个别生理特性和行动习气的对等或等比例投射。学界和业界对此一直概念多元、争议赓续。这一繁杂的问题详细到微信,可以从印象治理或自我出现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找到察看和研讨的切入点。人格特质(personality)影响乃至主导着个别生计和实际生理及行为。本文进一步将微信誉户的印象治理或自我出现聚焦至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探究其是否及怎样受到用户人格特质的影响。另外,用户的社交媒体表示和行动与实际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是当前市场营销、舆情研判、社会治理等范畴年夜数据阐发的根本条件,是以相关关系是否成立、出现何种形态等问题至关紧张。
二
文献回想
(一)自我出现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讨:跨学科迁徙与同等性争议
跟着互联网的遍及,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涯中的占比愈来愈高,社交收集中的自我出现成为流传学和社会学、生理学范畴学者研讨社交媒体的用户使用行动的切入点。它以用户为研讨本位,探究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出现的特色、详细表示与策略方式。“自我出现”(self-presentation或presentation of self)观点及其理论最早由社会学家戈夫曼(Goffman,1959)在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根基上提出,后常常与“印象治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一词等同使用。两个观点略有分歧,在社会学或社会意理学意义上,“印象治理”意指一个目的导向的故意识或无意识进程,人们在该进程中经由过程规范、节制社会互动中的信息,试图影响他人对人、事、物的感知。“自我出现”则偏重指个别为使他人按其希望对待本身而展现自我、影响他人的尽力。社交媒体用户建构虚拟在线身份以顺应空间平行化的来往模式(Ellison,Steinfield & Lampe,2007),小我材料成为个别自我出现、形象塑造的症结对象(Joinson,2008)。人们经由过程对小我材料的编写和图像的上传、更换,进行“选择性裸露”和“自我印象塑造”,创立互联网中“拟态的自我”,侧面又形成“演出性吐露”。跟着Twitter以及Facebook的推出和遍及,学者们开端应用这些多元社交平台开展跨学科的社交媒体用户小我材料图像研讨。
(二)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出现研讨:微信样本代价与微观视角意义
今朝,关于微信自我出现的研讨主要环抱微信的使用行动开展,同伙圈是主要的切入点。学者们经由过程研讨同伙圈中的图像平分享、点赞、评论、与他人的互动等微信使用行动来探究用户的自我出现问题,阐发微信誉户的自我出现特性、念头、策略、以及自我出现对人际关系构建、小我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年夜学生群体基于微信同伙圈的自我出现特色、策略、念头等相关问题是今朝的研讨热门之一(孙行,2016;周爽,2016)。跟着脸色包、群组谈天及"号等普遍嵌入年夜众日常生涯中,关于微信群信息交流进程中的符号阐发、"大众号功效型场域构建下收集舆情与用户介入行动等研讨亦得以推动。
当前鲜见以“小我材料图像”或“微信头像”等为微观视角切入社交媒体自我出现的本土研讨,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讨也有待开展。本文一方面从类型划分大将被试提供的形象表达进行表征,清楚出现微信誉户尤其是数字原居民群体在收集虚拟空间中的自我符号表征趋向及印象治理倾向;另一方面则基于人格特质的视角,探讨具有隐含意义及演出可能性的自我出现,进一步对个别的节制性印象治理和无意识人格吐露之间的联系关系机制加以探究,测验考试性窥探虚拟收集空间中图像符号背后的主体天性。
三
研讨设计与样本环境
(一)研讨假设
“年夜五人格模子”,或称五因素模子理论(five-factor model)是近年来研讨用户人格与行动关系最普遍使用的理论之一。Rosengren(1974)以为,小我差别如年龄、性别和人格会影响年夜众媒体的使用。Goldberg(1981)提出用“年夜五人格模子”归纳综合人格的五个根本维度,即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宜人道(agreeableness)和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并体例了响应的特质描写形容词表(trait descriptive adjectives,TDA),为五个广义因素分离出现了一系列更详细的人格特质。年夜五人格模子理论已经胜利地利用于流行媒体,如片子、音乐、电视节目、册本和文化运动等。
用分歧类型的人格区分和权衡社会来往中的个别差别,把人格理论与微信小我材料图像相联合的研讨,一方面有助于经由过程分歧人格类型的数据以更好地舆解用户的社交收集行动及其背后成因;另一方面,在线小我材料图像躲藏着用户年夜量的信息,基于其视觉特性和可能引申的生理机制对图像进行分类探究,是懂得人们在微信中的印象形成和身份治理的直接资料。这对付探究用户介于虚实天下间的身份构建、用户生理预警、收集舆情治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讨以为对在线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是期望他人依照自身意愿对待本身的一种自我出现行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道、尽责性等分歧人格特质会影响微信誉户对在线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基于此,提出研讨假设:
H1:人格特质得分越高,微信誉户越倾向于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的各种信息交互功效构建了一个交融实际和收集的繁杂来往空间。此中既有同伙圈或私密或公开的相册与各种分享的互换空间,有单人谈天窗口与群组谈天窗口的交流空间,也有经由过程塑造小我材料所展露的公开空间。这些多维度收集空间互相嵌套,或许会致使人们在虚拟的微信空间里出现出与真实天下中纷歧样且更多样的自我形象。是以本研讨提出假设:
H2:人格特质差别越年夜,微信誉户选择小我材料图像的差别就越年夜。
此外,在查验变量关系的同时,研讨还可以或许出现出研讨工具群体当前的人格特质散布以及微信小我材料图像的使用偏好。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的两类微信誉户在人格特质的布局方面应存在明显差别,是以,本研讨还将考察分歧类型微信誉户人格特质五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以下假设:
H3:人格特质间的相关性越强,微信誉户越倾向于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
(二)研讨办法
斟酌到采纳深度访谈、核心小组等质性研讨办法弗成避免地会存在查询拜访工具二次加工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所获守信息的可托性低落,也会增长阐发的繁杂性。是以,本研讨采纳问卷查询拜访法网络微信誉户群体的图像使用偏好和人格特质测试的量化数据。
正式问卷包括微信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环境、人格特质量表、受访者根本信息三年夜部门。问卷经由过程在线问卷查询拜访网站“问卷网”进行编纂、发放和收受接管。该网站支撑发放进程中的问卷改动,是以在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中使用的问卷填写网址可以或许坚持同等,同时还可以经由过程设定辨认微信誉户的ID,避免预调研与正式调研中反复填写的环境。
“微信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环境丈量”的问卷部门主要丈量微信誉户当前使用的微信小我材料图像类型。本研讨主要参考Strano(2008)和Wu,Chang与Yuan(2015)等研讨中的图像分类,联合访谈查询拜访,终极形成2个年夜维度、15个子维度的小我材料图像分类。
本研讨用于丈量受访者人格特质的量表是在参考Costa和McCrae的年夜五人格量表(NEO-FFI-R)的根基上,选用了赵静波《人格与康健》一书中所提到的年夜五人格量表(NEO-FFI-R)的中文版本。用于评估人格的五个维度或因素的NEO-FFI-R是一种五点计分的李克特量表,此中包括60个标题,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道、尽责性五个维度,分离对应12个问项。
(三)研讨工具与样本环境
本研讨以1980年以后出身、随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两代工资研讨工具,基于以下两方面的斟酌:起首,他们由青涩走向成熟,阅历了中国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鼓起式微的往复轮回,SNS网站(天际网、大家网等)、新浪微博、微信都因此80、90后两代人作为主体用户。其次,阅历越来越多互联网童年的80、90后群体逐渐形成了富有自身特点的用户模式,并逐渐成为体现着浓重的收集原居民特色的主流群体。
查询拜访问卷以今朝使用微信的群体为工具,采纳滚雪球抽样办法,经由过程微信平台流传。为进步收受接管率和问卷有用完成率,研讨设置了400份“抽奖红包”的有偿奖励机制,每位介入查询拜访的受访者在填写完成并提交问卷后可随机抽取一份小额红包。
本研讨于2017年1月10日至3月1日、3月13日至4月1日正式开展随机抽样查询拜访,合计收受接管问卷615份。将前后表达雷同的标题、表达相反的标题谜底纰谬应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终极用于统计阐发的有用样本量为554份,相符项目数与样本数之比为1:5的最低尺度,有用率达90.10%。问卷整体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年夜于0.8,人格丈量量表的五个维度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年夜于0.7;本研讨的因素抽取成果显示KMO为0.922,且人格丈量量表抽掏出五个公因子,注解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介入本次调研的受访者中45.49%为男性,54.51%为女性,均匀年龄为24.16岁。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初中及以下、高中、年夜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分离为40人、125人、82人、280人、27人。在收入程度方面,5000元以下的群体所占比例到达87.55%,此中2000元以下的群体就到达63.54%。其他收入程度的群体(5000元以上)的群体所占比例为12.45%。在身份方面,学生所占比例最年夜,占到64.98%;其次为公司人员,比例为12.82%;其他(包含公职职员、西席、企管职员、农夫、个别户、退休职员、无业人士等)所占比例为22.20%。
四
微信誉户人格特质及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特性
(一)微信誉户人格特质阐发
在本次查询拜访的样本中,尽责性的均匀得分最高,神经质的均匀得分最低。这可能与本次查询拜访高学历样原形对较多有关,高学历群体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这一群体的思维决议计划才能相对优异,可以或许有用地应对外部压力,对情绪的调节才能也比拟好,这也恰是神经质低分群体的特性。神经质低分群体的人较少情绪化且平静,但这并不等同于这一群体常常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查询拜访数据显示,神经质高分群体(以均值为界点)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格特质维度的高分群体,同时外向性、尽责性低分组人数远超其高分组。神经质得分高意味着倾向于有生理压力,不实际的设法主意、过多的要乞降激动,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恼怒、焦炙、烦闷等悲观的情绪,思维、决议计划以及有用应对外部压力的才能比拟差。低外向性的人比拟宁静,谨严,不喜欢与外界过多打仗,喜欢一小我独处。低尽责性的个别一样平常不会得到很年夜的成绩,但常被以为是快活的、有趣的、很好的玩伴,容易发生激动行动。这也部门印证了当下人们对收集文化和年轻一代浮躁、关闭、多变、抗压才能低、情绪变化年夜等特色的直观感知。这些特性或许会影响微信小我材料图像的出现方式以及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自我出现策略。
(二)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的使用环境阐发
在本次查询拜访的样本中,25.1%的微信誉户当前使用的小我材料图像是“含有本身的图像”,同时有35.6%的用户表现曾经使用过“含有本身的图像”作为微信小我材料图像。
在当前使用“含有本身的小我材料图像”中,频率最多的是使用面临镜头的脸部图像和零丁摆姿态的图像,其次是在特殊时候的图像和展现风趣或创意的图像,再次是和同伙一路的图像、觉得浪漫的图像。这一方面阐明在选择将本身的头像展露给年夜众的群体中,乐意表达本身正面身份的人居多,与曹菲等人(2015)的研讨概念亦互相呼应。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相对付群体性形象的出现,用户倾向于使用零丁意义的图像。因为日常生涯及实际来往因技术依附而慢慢区隔,微信更是赓续强化异于实体空间的互联网生计气氛,社交媒体匆匆成的“既是孤单也是狂欢”等诸多技术空间来往悖论亦在此种气氛中赓续形成一种新的社交真实。是以,作为社交收集顶用户可以自我操作和节制的信息,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或许可以或许补充用户本人在其他不受节制的方面中所发生的弱真实性意义。
在当前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小我材料图像”中,排除不在统计类型行列步队中的其他图像外,使用“明星的图像”的群体最多,此中有84.25%是18-30岁的群体,他们对明星喜爱之情的表达加倍直接开放。这类用户没有以实际自我对形象加以表达,而是在社交收集中故意识地给出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一张确切且加倍具有现实吸引力的图像来象征虚拟天下中的本身,既从中开释出自身的兴致喜好,亦有晋升存眷度的倾向。
在当前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小我材料图像”中,使用数目排在第二的是“动画动漫的图像”,再者依次是“动物的图像”“植物的图像”。关于社交收集使用念头和详细行动差别的研讨注解,文化因素会影响社交收集用户的详细使用行动。Marcus 和Krishinamurthi(2009)以日本的社交收集用户为工具的研讨注解,日本的用户倾向于使用动物和卡通作为本身的小我材料图像。中日文化有必定水平上的类似,动漫等流行文化影响着中日用户对小我材料图像的使用。
从表4可以看出,相较于选择不含有本身图像的微信誉户而言,选择含有本身图像的微信誉户的人格特质五因素均有较高的均匀得分。表5显示出,除宜人道外的其他人格特质高分的微信誉户其人格特质与其是否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具有相关关系。即可验证假设H1:人格特质得分越高,越倾向于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
(三)微信誉户人格特质与图像使用环境的关系阐发
经由过程探究年夜五人格特质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用当前使用的图像来评估人格特质,探究人格特质与微信誉户基于小我材料图像的自我出现之间的相关性。
年夜量基于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研讨注解,在线用户的人格特质对其小我材料图像选择具有影响。Wu、Chang和Yuan(2015)基于Facebook平台,以现场视觉研讨的情势探究了小我材料图像和用户人格之间的关系,成果发现用户人格特质对付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有影响,小我材料图像反映着用户人格特质。这与其它年夜部门研讨的结论同等,以为包含Facebook在内的社交收集可以或许反映用户的现实人格特质,并非特性的抱负化出现。社交收集经由过程多维且高频率的互动,每每展现出真实的人格,较难构建抱负化身份。
然而,从表6数据可见,微信誉户人格特质与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数据成果不相符研讨预期及知识想象,同时也与境外相似研讨的结论相异。也即,基于微信誉户为工具的此项查询拜访成果显示,小我材料图像并不克不及很好地展示用户的人格。故假设H2“人格特质差别越年夜,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差别越年夜”不成立。微信誉户对付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可能更多是一种随机性的表达,亦或是在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的影响因素中,相较于人格特质倾向间的差别,存在其他更为紧张的机制,好比即时构建自身多元的抱负化状况等。
(四)使用分歧类型图像微信誉户的人格特质间相关性阐发
本研讨进一步比拟阐发了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和不含有本身的图像两类微信誉户群体人格特质五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在以往探讨人格特质作为影响因素的研讨中,更多是探究人格特质与其他假设变量的相关关系,鲜见有关人格特质五因素间相关关系的专门研讨。本研讨以选择分歧类型图像的微信誉户为根基,察看人格特质五因素间的相关性特性。
阐发成果显示: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作为小我材料图像的微信誉户中,其人格特质五因素之间存在明显联系关系。详细表示在:(1)神经质人格与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介于0.389至0.501之间,阐明当用户的神经质人格得分越高,其在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上的得分也越高。(2)宜人道人格与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介于-.701到-.494之间,阐明当用户的宜人道人格得分越高,其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上的得分则越低。(3)外向性与尽责性之间表示出明显性最高的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724。
从表8可以看出,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图像作为微信小我材料图像的受访群体中,除神经质人格与尽责性人格不存在相关关系(p>0.001)以外,其他因素间浮现出较显著的相关关系。详细表示在:(1)神经质人格与外向性、开放性人格间存在必定的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介于0.221至0.365之间,阐明当用户的神经质人格得分越高,其在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上的得分也越高。(2)宜人道人格与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介于-0.560至-0.354之间,阐明当用户的宜人道人格得分越高,其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上的得分则越低。
总体而言,选择两类图像的微信誉户的人格特质五因素间年夜多存在相关关系,但强弱关系、正负相关纷歧致。相较于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图像的微信誉户,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微信誉户人格特质间的相关系数更高,关系表示得加倍明显。即验证假设H3:人格特质间的相关性越强,越倾向于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而且两类群体在神经质人格与尽责性人格的相关关系上存在差别,使用含有本身的图像的微信誉户在两种人格上存在相关关系,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图像的微信誉户的神经质人格与尽责性人格不存在相关关系。
五
结论与讨论
社交媒体中小我材料的图像具有分歧于用户上传的其他图像的特质:用户的石友可以看到除小我材料图像外其他被分享的图像,而生疏人则可能只能看到小我材料图像;更症结在于这个图像是本身与他者“被自动”面临的符号按钮,它呈现在每次的谈天窗口或每次同伙圈的分享、点赞与评论中。是以,研讨微信头像对付懂得小我材料图像在塑造社交媒体用户的在线身份中施展着明显性作用。本研讨经由过程对数字原居民群体人格特质与微信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环境的阐发,主要研讨发现如下:
起首,人们投射在社交媒体中的人格特质五因素间存在必定的纪律。选择两类图像的微信誉户人格特质五个维度高下分组显著,高分组群体倾向于使用含有本身外貌的图像,低分组群体则倾向于使用不含有本身外貌的图像。但年夜五人格并非每个维度均出现明显性影响,注解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选择这一自我出现行动中存在着更多的必要斟酌和设计的影响因素。将来必要扩大至00后、60后等新生与老辈两头更普遍的群体加以探究,在更多半量、更多种别群体人格特质五因素间的纪律及其对人们做出行动选择的深层影响机制等层面加以完美。
其次,本研讨揭示出五类人格特质得分趋向对微信誉户的小我材料图像使用成果具有根基的结论意义。总体上,微信誉户中人格特质五个维度低分组群体的占比均年夜于高分组群体,宜人道低分者对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使用行动的影响更凸起,更不肯意于将含有本身外貌元素的图像对外出现,且该群体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格特质维度的低分群体。神经质特质群体与焦炙烦闷、情绪不稳固等症结词相关,倾向于选择含有本身外貌的图像,年夜五人格高分群体中以神经质人格者居多,高分者加倍自动地在社交媒体中进行自我披露。
再者,本研讨出现出“人格特质对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的使用环境影响不明显”的成果,这进一步阐明在微信誉户小我材料图像选择这一自我出现行动中存在着更多必要斟酌的影响因素。作为人最根本生理领域的人格特质不克不及直接影响微信小我材料图像的选择,人们在互联网天下中的生理状况与其实际天下中的真实生理人格间的纷歧致,泄漏出一种“不真实的线上线下的生涯状况”。这不得不匆匆使人们思虑关于微信誉户在虚拟天下中的身份构建以及“互联网人格”是否存在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末了,基于海内数字原居民的抽样查询拜访成果显示,2017年被试微信誉户倾向于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图像,此中以明星、动漫的头像居多,这与基于Facebook的研讨成果发生差别。台湾学者Wu、Chang和 Yuan在2015年针对台湾1635名Facebook用户的研讨得出症结结论,指出“受访者在评价自身Facebook石友的环境后,快要折半的人表现本身也将会使用本身外貌形象更直观的图像,如零丁摆姿态的或直面镜头的脸部图像”。基于此成果,我们初步料想中西方群体在社交媒体自我出现思惟和策略方面存在必定差别。微信作为一种有私密性束缚的社交平台,在生疏人添加本身为石友时,包括着图像材料的部门小我材料是起首出现给别人的信息。出于掩护小我隐私的斟酌,微信誉户的年青群体倾向于使用不含有本身的图像作为头像是相符逻辑的。跟着微信逐渐成为当前各种群体信息交流、获取生涯服务的主要平台,对付“无意识行动模式中的人格吐露与个别故意识的自我出现”的内涵逻辑探究还必要扩大至更普遍的群体来进一步验证。将来研讨设计中必要斟酌更多的社会生齿学、生涯方式、生理学特性等影响因素,加倍深刻地摸索人格特质以外的微信誉户的小我材料图像使用的症结影响因素和机制。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国际消息界》2021年第1期。
封面图片来自收集
本期执编/Melissa
订阅信息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消息界》,海内邮发代号:82-849,迎接您订阅。
您也可经由过程下方二维码或网址https://weidian.com/?userid=1185747182,进入国际消息界微店,购置当期杂志和过刊。
您还可拜访《国际消息界》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免费获取往期pdf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