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关于正月初七“人日”习俗的来历典故
传统习俗|关于正月初七“人日”习俗的来历典故
文:枯木
正月初七,是平易近间传统习俗的“人日”,起源于远古神话。听说开天辟地之初,女娲在七天内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人。后来人们就以此为俗,从正月月朔开端,“一曰不杀鸡,二曰不杀狗,三曰不杀猪,四曰不杀羊,五曰不杀牛,六曰不杀马,七曰不行刑。”(《荆楚岁时记》),来感激造物主的恩赐。
最早记录此习俗的文献材料为汉代,汉武帝时期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撰著的《东方朔占书》曰:“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宋代高乘编撰的《事物纪原》引用,原书佚失。一说伪作),以当日天气阴晴来猜测一年人畜谷物的繁茂。《北史-传记第四十四-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也阐明该习俗在汉魏时期就比拟流行。
关于人日习俗,古代记录颇多。南朝(梁)宗懔(502年~565年)编撰的《荆楚岁时记》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可知在南北朝时期人日主要习俗为食用“七菜羹”,戴人胜、华胜嬉戏,登高赋诗等。
“七菜羹”是指人日饮食,一样平常预备七种青菜菜肴,寄意美妙。最早源自主春日食生菜的习俗。东汉崔寔农业理论著作《四平易近月令》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这里必要注意的是,生菜在古代是泛指,指新颖蔬菜。现在的生菜则是特指,指晚清从欧洲引种过来的菊科莴苣属蔬菜。
人日食用七菜羹的风俗延续至今,各地都纷歧样,一样平常年夜致都包括芹菜(“芹”谐音“勤”,以示勤劳)、韭菜(“韭”谐音“久”,财路久长)、芫荽(yánsui,即香菜,“芫”谐音“缘”,合财有缘)、年夜蒜(“蒜”谐音“算”,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青翠(“葱”谐音“聪”,聪慧才智)等五种菜肴。
“人胜”即人形饰物,《荆楚岁时记》记录:“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华胜”即“花胜”,指花形首饰,以剪彩为之。“胜”在古代指发饰,外形为龙豺狼等猛兽、花鸟鱼虫以及人物等等吉祥图案,材质有玉质、琥珀、水晶、金银铜质、纸质、布帛等等,分离称之为玉胜、金胜、花胜、人胜等。戴胜习俗最早源自西王母的形象,《山海经》里:“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从现今汗青考古和文献材料来看,在人日戴人胜的风俗记录,最早应为晋代。西晋年夜臣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李商隐《人日即事》诗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明证。从晋代开端戴人胜的习俗缘起,《荆楚岁时记》:“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重新也”,以为其时人们在此日期望寄意美妙的将来。
人日“登高赋诗”的习俗来源更早,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章》有:“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可见前人很早就有春日登高望远之俗,然而在人日登高赋诗,却恕难考据。现在留存最早的诗赋,是东晋桓温从军文学家观望的《正月七日登高着诗》:“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愥。熙哉陵冈娱,眺盻肆回目。”东晋末年郭缘生追随刘裕北伐慕容燕、西征姚秦,将沿途所见撰著《述征记》,此中有:“寿张县(今山东梁山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人曰望处。刻铭于壁,笔墨犹在。”可见其时人日登高望远颇为流行。
在《荆楚岁时记》中,除了记录南边在人日有“七菜羹”、戴人胜、登高赋诗外,还记录了北方此日有“食煎饼”的习俗,“北人此曰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熏火,未知所出”。宋代庞元英撰著的《文昌杂录》记录:“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胶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辽史-礼志六》:“人日,……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人日食用煎饼至于“熏火”和“熏天”的启事,并未记述,不外年夜概也是前人在人日用来消灭不利,欢迎美妙的意思吧。
另外故意思的是,煎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呈现,是北方异常流行遍及的食品品种,模样形状和内容也不尽雷同,而且时时呈现在古代节日傍边。除了人日吃煎饼,现在北方许多处所在正月二旬日也食用煎饼(山西俗称“卷卷”),而且来源也很古老,东晋王嘉《拾遗记》记录:“江东俗称,正月二旬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所以日补寰宇也。”
以上便是关于正月初七人日习俗的来历以及典故出处的简单先容,从中可知,人日主要源自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历经蜕变,成了春节时代比拟盛大的平易近间传统习俗。人们在此日食用煎饼、七菜羹,戴人胜华胜出游,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无不反映了人们希冀将来美妙生涯的希望和期盼。
2022/2/7榆木斋
主要参考文献材料:
《山海经》春秋战国
《荆楚岁时记》 南朝(梁) 宗懔编撰
《北史》 隋末唐初 李年夜师、李延寿父子编撰
《宁靖御览》 宋代 由李昉等学者奉敕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