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赵孟頫写900字“大作文”家乡,美
赵孟頫(fǔ)生涯于宋末元初

二十多岁的他,斗志昂扬
写下讴歌故乡的文章
年近半百,又是怎样的一番阅历
让他“再赋吴兴”。
一路熟悉
|| 赵孟頫行书吴兴赋卷 ||
01
赵孟頫900多字写吴兴: 讴歌故乡的“范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
赵孟頫是吴兴人
(吴兴,今浙江湖州一带)
青年时期写下了这篇讴歌故乡的文章
全篇语句流利、辞藻华美
布局清楚、情感诚挚
赵孟頫贯彻了
“你要写故乡美,就不克不及只说‘美’”
“猗与休哉”(吴兴美,便是美)
你要写——
山峦升沉,如兽如龙
河川搜集,以天为堤
“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
还要写——
德能才士,到此为官
前有王羲之、谢安,后有颜真卿、苏轼
“风骚互映,治行同符”
既要写——
东南西北中,平原和山岳
物阜平易近丰
“既乐且庶,匪教伊慢”
又要写——
文教兴举、文明兴盛
孩童上学,大家有礼
“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
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
赵孟頫对本身这篇描述故乡风物的文章颇为得意
在本身的《松雪斋文集》中
开卷第一篇就是《吴兴赋》
02
从楷书到行书
写故乡,便是越写越来劲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最负盛名的书法家
他能在“楷书四年夜家”中
与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
足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紧张位置
△赵孟頫画像
年夜德六年(1302 年)
年近五旬的赵孟頫回望本身十几载的官场浮沉
感叹之余,乡愁无穷
提笔再次书写这篇文章
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书法珍品
这篇作品开篇以楷书为主,整划一齐
跟着他越写越纯熟,再加上情感的“加持”
后半段行书元素增长
愈发洒脱流利
写故乡,便是越写越来劲
整篇书法作品
声势赫赫、潇洒脱洒、神气一向
转头再看标题“吴兴赋”
这三字右边或是因为后世多次装裱已残破
但这种“犹抱琵琶”之美
仿佛也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03
“赵体”代表作,从魏晋风仪走来
“赵体”既有唐楷的规范,又不拘泥一笔一划
有史猜中评价他的各类书体
“无不冠绝古今”
赵孟頫的作品中有一种“古意”
在书法中要有源流、泉源的精华
学界对他的书法作品作风总结了四个字
圆、润、遒(遒劲)、丽
笔画圆秀,间架朴直,流美动听
有专家学者按光阴
对赵孟頫书法作品进行分类阐发
总结了他的书法作风
△元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四十五岁前创作的作品,存世约二十件
最能吐露出其书法师承
如三十三岁创作的真草《千字文》
是他从前的力作
(智永:陈、隋间僧侣书法家,承袭王羲之的风仪传于后世)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四十五岁之后的作品
则垂垂形成既有“二王”之风仪
又有自身特色的“赵体”
(东晋年夜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年夜德六年的《吴兴赋》
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赵孟頫赞扬故乡山水风物的年夜作文
也成了书法史上的一座岑岭
(央视消息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