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诫子书》诸葛亮
诫子书原文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风致高洁、才学广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导与无穷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经由过程智慧理性、简洁谨慎的笔墨,将普世界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异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创造家、文学家。活着时被封为武乡侯,身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尔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创造木牛流马等,并改革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去世。成都、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诫子书片断摘抄
在本文《诫子书》中,诸葛亮的形象不再是谁人掌握蜀汉权益于一身的丞相,而是一个不厌其烦地对着季子敦敦教导的慈祥父亲。
整篇文章隽永深入,笔墨平庸,简洁朴素,并不运用过多的繁复笔墨去砥砺修饰,前半部门经由过程夷易简单质朴的口气去教育后代:好学励志,弗成淫慢险躁,需修身养性,以恬澹安静的自身修养去明志,治学。
后半部门,以老父的口气敦敦教导:少壮不尽力,老迈徒伤悲。固然只是简短的寻常话语,但倒是字字珠玑,又泄漏着对季子的关爱,非分特别让人泛起同情,同理之心。世界的怙恃无一不是如许的设法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