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WELL访谈|洪浩-只要人类需要精神生活,艺术就会一直存在
迎接点击上方存眷我们

“面具‘误’”由自力策展人冯博一谋划,出现了来自中、日、韩、美、加拿年夜五国19名艺术家,44件/组艺术作品,内容涵盖行动、雕塑、装配、拍照、影像、绘画等多元范畴。本次展览提炼并深刻探究了当代社会中“面具”的多元意义和影响。
在展览进行时代,威狮团队约请本次参展艺术家之一洪浩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谈。以下是专访内容的整顿记载。
采访/整顿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Q)
受访者 | 洪浩(A)
Q:手工制版、扫描,还有印刷是您当前的一个主要创作办法。那在如今的技术洪流之下是否会有方案联合一些新的科技手腕来创作呢。
A : 我之前许多作品的创作方式是丝网印刷,由于我在美院进修的是版画专业。我应用这种印刷技术创作了早期的作品《藏经》系列, 作品 的面孔是一本古老的书,但里面的内容都是关于现代资讯。由于这些印的方式与书的形态是同等的,它让作品出现出一种加倍合适的关系。
2001年,我开端使用扫描什物的办法进行事情,扫描的内容是我的日常花费物。每次花费前我先把这些物品和相关票证进行扫描,然后保留在电脑里,在昔时的岁终整顿出来再做成作品。我感到这种事情的行动更像是一种视觉记账,它让我经由过程天天的这种记载去察看我们是若何生计的。扫描什物的特色在于可以或许清晰展示物品原有的尺寸和细节,具有更强的客观性。这种手腕与传统的拍照有所分歧,它加倍平面化,没有虚实的景深,并且必要人与物产生没有间隔的打仗。
九十年月末用电脑和扫描仪制造的照片也是一种数字化作品,在谁人期间算是比拟新的方式了。但我如今没有发现太多和我本身造作品可以或许相关的新技术,人工智能或者是互联网的方式自己和我今朝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接洽。艺术创作的目标并非为了寻求实现新技术,而是要看到这种技术是否配得上本身所存眷器械。
Q:您可否更具体地谈谈,在您的创作中最存眷的是什么。
A: 我所存眷的是 赓续 完美自 身 对艺术的认知和出现的系统,以及对当下问题的回应情势。
Q:可以简单说一下您对“面具‘误’”展览的感触感染吗。或者说您怎样评价此次展览呢。
A: 此次展览固然范围不年夜,但它让我 感触感染 到了 90 年月现代艺术展的 一些 特性 —— 朴实而有力。我想这个展览探究的是我们当下广泛存在的某种生理征象,好比经由过程对自身的暗藏 , 以一种本身不在场的他者面目 来 面临实际。展览将这种生理状况晋升到了一种问题的角度,让我们去思虑和探究它背后的缘故原由,我以为这是有代价的。
Q:在本次的展览傍边,您的作品被出现在“替人 - 隐匿”这一幕。您以为当今社会人们在隐匿什么,或者说这种隐匿是自动照样被动的呢。
A: 就像适才说的,这是一种广泛的生理征象。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位,每个单位都展示了对面具分歧方面的 探究 。像我加入的这个单位, 是 体现面具具有的替代和隐匿的功效。在实际里我感到有些人选择隐匿本身,可能出于平安感的斟酌,由于在面具背后,人们 才 会更乐意表达真实的本身。固然面具给人一种虚伪的印象,但现实上它可能是一种真实表达的道路。这里面详细现的是一种掩护的作用。
Q:您能否为观众解读一下作品《物镜之十七》。
A: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物镜》系列中的一件,我 把 宋代的瓷片作为创作资料。起首这些资料的起源我感到挺故意思的,它们都是经由过程拍卖 平台 得到的。我感到这个进程自己便是作品的一部门,由于作品自己也与生意业务有关。线上生意业务让我不需要亲自去景德镇或全国去跑,随时就能看到全国的供货,遴选最适宜器械,是便利省事儿的道路。这种环节的实际感分外强,由于它是我们今朝最主要的花费方式。
⊙《物镜之十七The realm of matters No.17》,2022
150 * 110 cm
瓷片,烤釉
这些瓷片在古代实在便是废品,可能是烧窑烧坏后砸碎埋了,或者是作为其时的生涯垃圾掩埋了。而如今是由于需求,这些近1000年前无用的废料酿成有生意业务代价的有效之物,有些还异常贵,尤其是那些官窑片。以是我感到这里出现着一种若何对待代价的问题。当然作品表达的不仅于此,我在作品中应用瓷片的碎作用,去隐秘或消解语言的表达。我使用釉料在瓷片上书写,然后再次烧制。这个进程实在贯串着传统与现代的光阴维度,而这些物品自身的阅历,也是从物资上的用到精力上的观进行了一种深入的转换。
Q:您在创作中年夜量使用日常物品,这是否体现了您试图消解详细与抽象之间的对峙。
A: 最早 我 是经由过程扫描仪扫描日常用品,将它们转化为拍照,后来,我直接在画布上使用它们的外轮廓 。 这实在长短常具象的,但当画面当只剩下轮廓时, 它们 的形象就变得抽象了。如许,作品固然起源于实际,与物品现实年夜小同等,观众 感觉 到的倒是抽象的 图像 。这种方式我感到便是对抽象与具象之间对峙的解除。
Q:您能再谈谈其他两幅作品《眼里看到的》和《人类之子》吗。
A: 《眼里看到的》这幅作品是用笔触对语言文本 进行 一种掩蔽与否认,但这种掩蔽并不彻底而留有余地,经由过程残留的陈迹,被掩蔽的部门我们可以经由过程逻辑和语言的习气去预测息争读。这就比如戴着口罩的人,我们可能经由过程身体、衣着来预测他们的身份 。 我想这种掩蔽激发的是一种从新熟悉事物的欲望。
⊙《眼里看到的What you see in your eyes》,2023
120 * 180 cm
油画,塑性资料
至于《人类之子》,现实上它是起源于雷尼 - 马格利特的 同名 画作,我将他的这幅画依照原尺寸打印在相纸上, 然后 裱在画布上。因为打印的墨水不防水,我可以经由过程冲刷往来来往除 外面 的图像, 并 揭 失落涂层 模 。 如许,只有 相纸 的边沿部门还残留着一些渗入纸里的色彩 , 它一方面保存了原作的信息,如尺寸和部门色彩,但同时原画面孔和作者信息又被暗藏起来。这个进程就使马格利特的原作转换成了 我本身的 作品。
⊙《人类之子》,雷尼-马格利特,1964
89*116 cm
布面油画
⊙《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an》,洪浩,2023
150 * 110 cm
图片,画布
Q:末了一个问题,您彷佛在作品中试图经由过程艺术坚持思维的自力,并追求不变的共性。那您以为在这个赓续变化的天下傍边,艺术能成为一种稳固的力气,自力于这个天下之中吗。
A: 艺术是我们物资需求之外的一种精力寻求 , 艺术能为人们对待天下和感知天下提供多种角度和渠道。以是我感到只要人类必要精力生涯,艺术就会一直存在。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洪 浩
Hong Hao
1965年生于北京,1989年卒业于中间美术学院版画系。现生涯、事情于北京。他早期作品以版画《藏经》系列而广受存眷,后以其作风奇特的扫描情势影像《我的器械》系列等得到天下普遍认同。他的创作素材通常有舆图、册本、单子、旧物、生涯用品等常见物,以手工制版、扫描及印刷为主要办法,使我们从新熟悉事物和现代生涯。
下一期
宋冬专稿-假如你必要我为艺术服务,请call我德律风。
编纂 | 蔡欣怡
排版 | 蔡欣怡
校对 | 池越悦、陈旭峰
图片 | 艺术家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