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竹编创业这个广西姑娘有一手
▲ 刘霞冰正在制造竹编作品 受访者供图
灯笼、花瓶、猫包、猫窝……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举办的“夏游广西 全域惠平易近”主题旅游年夜集市现场,一系列美观又适用的竹编工艺品吸引了世人的眼光。设计编织这些工艺品的并非年长资深的工艺名家,而是本地的“90后”手艺人刘霞冰。

刘霞冰出身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从她记事起,家里到处都是各类竹编物件。“小时刻印象最深的,是已经八十几岁的曾祖父和曾祖母还在编织笠帽。”刘霞冰回忆,故乡的竹编曾经驰名遐迩,远销外洋。竹编手艺世代相传,险些大家会编,是通俗人家养家糊口的活计。
1980年,刘霞冰的父亲刘家盛开了一个竹编厂,做的是外贸批产生意,因产物订价低、样式美、壮实耐用吸引了年夜批采购商。然而,跟着工业技术的成长,手工制造的竹体例品逐渐被流水线上出产的工业品代替,不少资深竹编工艺师被迫转行。2008年,在广东事情的刘霞冰向父亲提出,想回家承继成长竹编手艺,却被父亲以“这活费眼费手辛苦,也没有出路”严词回绝。
2015年,刘霞冰回到老家,看到漫山遍野的竹子,但村落里已没人再砍竹编织,对此她觉得无比可惜。“其时我就暗下决心,要重拾祖辈的手艺。”刘霞冰毅然辞了广州的事情回抵家乡。
在师父指示下,刘霞冰花了年夜半天光阴,才编出人生第一个竹制生果篮。“谁人篮子并不胜利,又松又歪又不划一。”刘霞冰说,她知道学好一门手艺并非易事,只有保持下去才会学有所成。此后跟着赓续演习,她的身手愈发娴熟。
2016年,刘霞冰测验考试把竹编产物放到网上卖,一会儿卖出去100个花篮。这让刘霞冰欣喜若狂,开起了网店。可没过几年,受市场年夜情况影响,手工竹编并没有卖到好价格,销量始终上不去,本来的批发商也纷繁改了行。刘霞冰不情愿,大张旗鼓开端做零售买卖,但吃亏严重。
“那两年很艰巨。”刘霞冰说,竹体例品没有新意,加上同业竞争剧烈,订单量提不上去,仅靠部门老客户维持。不得已,2020年9月,刘霞冰开端测验考试直播带货,她坦言,第一次直播话都不懂怎么说,只要有粉丝进来,就不绝地给对方先容,常常直播到深夜。
起色产生在2021年的一天,直播间突然涌入许多网友,说如今养宠物的人不少,建议她尝尝做猫窝。刘霞冰灵敏地捉住这个机遇,和父亲连夜构想、设计,当第一个竹编猫窝呈现在直播间,短短数小时就劳绩订单近200个。接下来的半个月,她卖出了年夜约2000个竹编猫窝,经由网友流传,预售订单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就如许,刘霞冰的第一个“爆款”竹编商品诞生了。
竹编猫窝“出圈”,打开了刘霞冰的思绪。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她有了更多创作灵感,狗窝、仓鼠窝、兔子窝以及猫包、拉杆箱等宠物用品接连出炉,接着是首饰、纸巾筒、灯饰等日用品。现在,刘霞冰贩卖的竹编产物达上千种,她的竹编商号带动本地600多名手艺人就业增收。刘霞冰奉告记者,在贩卖旺季,网上日贩卖额可达2万元,月贩卖额50多万元。
此次胜利让刘霞冰开端思虑,若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竹编文化,让更多人介入到竹编这个传统行业中来。
2018年,灵山竹编身手入选广西壮族自治戋戋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刘霞冰的父亲刘家盛成为了区级非遗传承人。在父亲的支撑下,刘霞冰率领的团队赓续立异,每出一个新品都进行专门培训,直到让花费者满足;团队还针对年青人的需求,开发出了情势多样的定制竹编饰品。许多熟手在行艺人也随着她从新进修,在常识更新中提高。
刘霞冰深知,从传统走向将来,非遗传承必要更多年青力气,必要拉近与受众的间隔。她开端测验考试将竹体例作工坊搬到城市陌头,约请市平易近旅客沉浸式体验竹编手工的乐趣,吸引了不少年青人和孩子前来“打卡”。
“加入此次年夜集市,我们摊位的人气很旺,证实竹编照样有许多人喜欢的。”刘霞冰说,她会继续传承好竹编工艺,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期间绽放光荣。
2024年8月1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分外报道
《靠竹编创业 这个广西姑娘有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