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散文改剧,居然真的可行”新疆作家谈迷你剧《我的阿勒泰》

2024-10-13 次浏览

“草原叙事诗,散文改剧,居然真的可行。”5月9日,阿勒泰市散文作家王爵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的惊喜之情。



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这部剧,5月7日播出以来,很多原著粉一边观剧,一边对比册本来“挑刺”。“当看到该剧既保存了散文原著的抒怀性,又加强了剧情冲突感,且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的一些场景时,此前对散文影视化始终忐忑的心,如今终于放下了。”王爵丽说,“作为阿勒泰作家,我看这部剧,如同涉足在我故乡的山山川水中。”

“散文改剧,居然真的可行”新疆作家谈迷你剧《我的阿勒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勒泰地域另一位作家小七,著有散文集《唯有解忧牧场》,记载下很多她与阿勒泰牧场质朴的各族邻人相处的日常趣事,比来又在新疆青少年出书社出书了散文新著《小羊驼蜜糖》,“李娟的书我根本都读过,她的写作便是一部部散体裁的半自传故事。我刚看完两集,就看到原著中的《打德律风》《小鸟牌卷烟》《孩子们》《巴哈提家的小儿子》《我们这里的澡堂》《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等篇章的陈迹……导演把原著里的高光情景、人物串联了起来,不熬鸡汤也不说教,有叙事成诗、心随寰宇走的感觉。”

张惜妍是一位生涯在伊宁市的散文作家,著有《远方有座城》《蒲月琴歌》等有关伊犁生涯的散文集。她说:“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文学性极强,为这部剧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这是作者深刻生涯的成果。而同名迷你剧散文气质浓烈,以治愈感和慢节拍胜利捕捉了我的视线。此中很多场景来自原著里的名排场,好比女主人公和妈妈外婆经营的杂货店、墟落舞会、打工与写作、牧场转场、采木耳、挖虫草等等。看剧犹如看她的散文,很多娓娓道来的旁白也多来自原著,与阿勒泰广阔壮美的景致一路,有种不测的治愈之感。固然我没去过阿勒泰,但这部剧让我对那边的一草一木有了牵念,这真是神奇的体验。本年,我必定去阿勒泰的草原看看。”



新疆散文作家王有才是李娟忠实的原著粉,他对记者说:“李娟在散文原著中,记载了她在阿勒泰地域生涯的点滴,更多讲述碎片化的生涯细节,但整本书中没有一条固定的发展主线以及升沉的戏剧化情节,这并不代表它的影视化可翻拍性差。假如剧集一味寻求散文质感,而没有详细的叙事偏向,观众就无法聚焦剧情成长。这部剧在尊敬原著的根基上,充斥了戏剧张力,并且还有可贵的清爽感,是对散文原著的一次很胜利的改编。”

片子《长生羊》改编自新疆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同名散文,被以为是一部纪录片作风的片子。在这部作品中,叶尔克西亲自担任了编剧及导演事情。她这几天也在追《我的阿勒泰》,看到女演员周依然与李娟的形象肖似,会想到此前与之来往的点滴。在她看来,李娟走过最不屈凡的人活门,读她的《我的阿勒泰》犹如读她的人,其笔墨平实豁亮,以动听细节见长,写作视角切近哈萨克族牧平易近的真实生涯,是一种“零度平视”。“《我的阿勒泰》这部剧改编得很胜利,像一首抒怀隽永的散文诗,见证了新疆年夜地上热腾腾的性命张力。这部剧有着显著的期间属性,相符当下年青人的审美,还杂糅了观光、文化冲突、生态等社会命题,是一次胜利的散文改编。信任经由过程影视鼓吹和流传,会使得散文这一传统文学情势获得更为普遍地传承和成长。”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说。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蒋年夜伟

阿勒泰原著散文
爱国要有实际行动,靠喊口号那些人只能是社会负担 汉中市文学讲座聚焦生态散文与现代小说,探索文学创新之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