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缺席的历史主角书写古代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二十世纪的汗青学阅历了一场办法论与视角上的革命。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参与之下,汗青学开端离别传统的视角去对待“精英”,而非分特别看重“典礼”与“布局”的作用。而以往汗青学疏忽与一笔带过的,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汗青学研讨的重心。那些边沿性的、被疏忽的、处所性的、不被听见但非缄默的声音。汗青学不再存眷聚光灯下的精英和政治变乱,而是走向了那些劳动的、行为的,以本身的方式对抗着的通俗人身上。于是我们瞥见了《奶酪与蛆虫》《蒙塔尤》和《英国工人阶层的形成》。
同样的挑战也产生在中国史研讨中,在通俗“编户齐平易近”身上,在常见的史料与文籍之中,去发现汗青对付研讨者来说既是一种有趣的测验考试,更是一种挑战。挑战在于,若何切换本身的视角,去代入到汗青上的行为者,去谅解他们的处境,还原他们的生涯场景甚至感情体验。而熟稔的史猜中,又该若何在字里行间发现通俗人生涯过与挑战过的陈迹。

然而在中国史的研讨中都不丢脸出,中西方的汗青学家都有着不约而同的代价关心。我们都可以把唐长孺的《〈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轨制》以及陈寅恪的《天师道与滨海地区之关系》、周一良的《乞活考》看作以新的办法与目光,精读史料的一种测验考试。他们都试图还原通俗人的一生,以此去想象一个更宽宏的汗青配景,以及这种期间蜕变中,人的履历与观念变化。而这种对付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研讨连续至今,我们可以在本日新一辈的汗青学者身上看到这种“自下而上”的汗青的测验考试。在传世史料和出土文献之间,去察看汗青演进的节拍中,通俗人详细而微的反响。
撰文 |冯夷
一样平常人相识汗青常识,曩昔年夜多是经由过程戏剧,如今则更多是经由过程影视作品。不外戏剧也好,影视作品也罢,其展示的汗青年夜多因此帝王将相为中心的汗青,实在这也是中国史乘书写的中心,无怪乎梁启超会说“正史专为帝王作家谱”。旁出的别史、札记等,年夜多也是士年夜夫广见闻和录佚事的载体,其间史料固然不完全似正史那般,此中还残存有汗青上失败者和失意者的影子,但这些人仍旧属于贵爵将相的领域。至于说出土的碑版材料,固然数目伟大,但能经由过程这种方式留下痕迹的,毫不可以或许是通俗人。以是,“劳动听平易近”固然是“汗青的主体”,但“主体”却每每在汗青上“失语”和“缺位”,缘故原由就在于,汗青要记载的是“异常”,庸常天然就不在通常所谓汗青的记载傍边。
居延汉简。
“庸常”并非是一个贬义词,相反的,它才是汗青的最本质。庸常是每小我的日常生涯,上放工、娱乐、苏息、构建人际关系收集等等,日复一日,这便是通俗人的生涯,那些波涛壮阔的阅历,只会是少数人的,它会成为消息的典型,供一样平常人瞻仰和崇敬,年夜多半人都要“和平常的本身息争”。但庸常并不代表枯燥乏味,看似反复无聊的生涯,实在也受诸多限定,整个期间的思惟风貌、信奉、贯串整个社会层级的各类轨制等等,今人如斯,前人亦然。
是以我们可以经由过程另外的一些材料来透视一样平常人平易近的汗青。这些材料涉及的并不是变乱,而是常识与轨制,关于信奉、风俗,以及文史星历医卜等技术性常识,在中国古代有一种专门的称谓——数术。这些常识是古代的“科学”,此中绝年夜多半的内容,都为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所共享。以是察看这些常识,可以或许看到社会的一样平常面相。另外,某些涉及全社会的轨制,贯串整个社会的所有层级,也是用来察看汗青上通俗人生涯的渠道。
庄奕杰传授的《古代中国十二时辰》恰是探究时空之中的一样平常大众生涯的著作。此书以文学的方式睁开汗青的叙事,固然并非是“个性的真实”,但却具有汗青的“通性的真实”。不外,从这本书动身,又轻微溢出这本书,仍旧还有值得说的话。
十二时辰:当选择的观念
从哲学上来说,光阴是一个内涵观点,根植于心坎,是一种人定观念。从这个角度动身,我们可以看出,前人所说一天、十二时辰,都是工资选择而发生的观念。这里就要问,为什么一天是十二时辰。如许划定的缘故原由是什么。
在此,我们起首不必急着答复这个问题,而是要先指出一个事实,在战国秦汉期间的中国,实在存在着多种光阴计量方式,它们基于分歧的天道运行体系来对自身进行定位,十二时辰不外是末了在这多种计算光阴方式的竞争中“胜出”了罢了。
依据庄奕杰传授书中的描写,十二时辰有它们专门的称谓(我们把这种专门的称谓叫作“时称”),依次是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这十二时称对应十二支辰,是古代最常见的光阴计量方式。事实上,在战国秦汉的出土文献中,还有其他的光阴计量方式,如战国秦汉平易近间现实利用的十六时制、三十二时制,另外在如周家台秦简中《二十八宿占》还存在一种二十八时对应二十八宿的占卜情势。这些都是详细的光阴划分方式。
《淮南子》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刊。
好比十六时制,传世文献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今本《淮南子》只有十五时的时称,而《初学记》引《淮南子》则保存了十六时的时称),东汉王充所著《论衡-说日篇》也有相关记录。《淮南子-天文》中的时称名称如等,又见于屈原的《天问》,可见这些时称可能都是来自楚地的计时体系。在出土文献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和放马滩秦简《日书》甲乙种,也有十六时制的记录。在居延汉简中乃至能看到十六时制现实利用的例子,如《居延新简》中记录的一件传送文书延误的变乱,就恰好有关于十六时制的线索,问询文书如下(这里径直翻译简文,不再著录原文):
甲渠候官至居延都尉府的间隔是七十里,(依照划定)文书一日一夜应该行一百六十里,但这封文书却积存了二又二分之一天,缘故原由是什么。各候官在本身的辖区内反省,务必找到缘故原由。查询拜访变乱的文书达到之后,相关查询拜访的成果依照律令当于本月二十六日完成。仲春二十四日(文书签发)。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文书一日一夜应该行一百六十里”。在居延汉简中,文书通报通常每时是十里,这里一日一夜一百六十里,就应该因此十六时为计算尺度。此简的年月年夜概是西汉后期,也便是说,在西汉后期,西北边塞地域还在履行十六时制。
依据何双全、李解平易近等的研讨,十六时制从平明开端,到鸡鸣停止,依次为:平明、日出、夙食、莫食、日中、日过中、日则(昃)、日下则(昃)、日未入、日入、昏、夜莫、夜未中、夜中、夜过中、鸡鸣。这一十六时制的时称与十二时制的时称有很多同等的处所,大概有人会说,这不外便是在一些处所增长了一些名称罢了。实在完全不是,正如前文所说,分歧的划分是基于分歧的天道体系。
李零在《中国方术正考》中指出:“六壬式有两种十二神,太一式有十六神,皆配于天盘,用以表现光阴划分。我们狐疑,上述十二时、十六时制,可能便是对应于这种光阴划分而来。”而六壬式所依据的是斗建体系,十六时固然不克不及确实知到基于何种天道运行体系,但很可能与太一行九宫有关。至于说周家台秦简二十八时称,则与岁星指二十八宿有亲密关系无疑,固然没有真实履行过,但基于二十八宿的天道体系则是确定的。
在战国秦汉期间,计时体系存在彼此竞争,即人们在使用计时体系时存在多种选择性,十二时制应该最为古老,而十六时制反而是在楚地习俗中后期,在秦汉被使用的一种计时制,三十二时的划分则加倍具体。但末了,十二时制在竞争中得到了成功,让我们本日以为,汗青上只有一种记时制,片子电视剧作品中彷佛也这么演,又强化了这种熟悉,实在汗青远远比影视作品要繁杂。
周家台秦简“时称图”(《关沮秦汉墓翰札》)
贯串光阴:轨制、常识、临盆力
要相识汗青上一样平常人的生涯,很难从汗青文籍中找到典型案例,然则当具备了对其时最一样平常环境的相识,则可以经由过程文学的伎俩将其时真实环境表示出来,是张三照样李四,都不紧张,紧张的我们在看到这些故事时,已经进入了汗青主义的场域,这便是我们开首说的“通性的真实”。
庄奕杰传授此书恰是在这个根基上完成的,用文学的伎俩诬捏了所有的主角,但其所写的事实却都基于两汉之际的轨制变更和史乘关于其时的一样平常常识、临盆力程度等内容的记载。细心追究庄书中的细节会发现,此书在轨制、常识、临盆力成长等各类方面,险些是到了入微的水平。这里不妨借助 “医者开药方”这个故事来阐发。
宽大夫的姓氏看起来并不常见,不外这个姓氏在汉代确切存在,乃至依据这个姓氏,我们可以推定,故事的产生地应该是赵国故地,年夜致在山西山阴县,而宽大夫很可能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子女。李左车大概不如韩信那么出名,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年夜家确定不生疏,它恰是出自李左车之口。
到宽大夫时,广家间隔汉家建国已近二百年,宽大夫年夜概连“祖上也阔过”这种事也压根儿不知道了。他的身份是一个游方医。直到他遇到了本身的先生。他的先生的后代没有人承继他的医术,直到遇到了宽大夫。
汉代买地券。
司马迁曾说过,“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意思是史官、星官、历官、律官等,都和卜祝差不多。在张家山二四七号墓中有专门的《史律》等文献,划定响应的专业必需专人教授,进行专门稽核,实在这些专业因为过于专精,以是每每是父子世代相传。医学尤其如斯,《黄帝内经》中记录的所谓“禁方”和秘传,实在便是反映了其时医学传承的现实环境,《后汉书-郭玉传》中记录郭玉从师的故事,也恰是两汉期间医学传承的反映。以是宽大夫可以或许从师学到上乘的医术,解脱游方医的身份,具有相称的偶尔性。
宽大夫学成之后,在乡里仍旧被人厌恶,最紧张的是他的身份仍旧是游方医,他不克不及随便泄漏他的先生的名讳和医学传承的前因后果,由于医学传承的机密性异常强,要在静室中发誓赌咒,之后能力得到传承。在战国秦汉期间,游方医现实上险些和骗子是同义词。曾经的初中讲义中有一篇叫《扁鹊见蔡桓公》(一作齐桓公),此中蔡桓公对扁鹊的评价是“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蔡桓公或齐桓公早已经是“讳疾忌医”的代表,成为了上位者客气不接受分歧意见的一个不和典型,但实在桓公不信扁鹊的一个加倍紧张的缘故原由便是这句“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其时的游方医根本上都兼具巫者的身份,此中还稠浊了年夜量的骗子。扁鹊一个卫国的游方医,看到蔡国或齐国的君主就说他有病,被当成一样平常的骗子,是很正常的事。
不外宽大夫以事实证实了,本身确切有一身上乘的医术,很快在乡里确立起了口碑,以至于宽大夫曾在平帝元始年间被征召入京,这件事现实的匆匆成者是其时掌握年夜权的安汉公王莽。宽大夫在京师五年,之后回抵家乡,他没有看到天孙庆被王莽下令剖解的惨状(见《汉书-王莽传》),当然也错失了一次进一步相识人体的机遇。
本日宽大夫要救治的是本身的侄孙。在救助侄孙的进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宽大夫并不是如现今的中医一样,只切了病人的桡动脉,而是先切颈动脉,之后又切了桡动脉。这是《黄帝内经》中先容的把脉方式,即一种特殊的“三部九侯”脉法,切人迎脉(颈总动脉)和寸口脉(手寸口)。在《黄帝内经》的记录中,人迎脉主六腑的病症,属于阳,而寸口脉主五脏的病症,属阴。宽大夫注意到“患者颈动脉脉搏正常,桡动脉脉搏却非常迟缓且不稳”,判断这是“阴盛阳虚”。这一诊断确切相符经典关于疾病的理论根据。作者在处置这一细节时,确切消费了相称的功夫。
宽大夫依据病人冷汗、吐逆,汗出不止而不感觉口渴的症状,开出了杜衡、桂枝、茅苍术三种药,不仅对症,并且也与其时医学成长程度符合合。众所周知,成熟而体系的中医组方要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以后才定型(中医将这些方子称为“经方”),固然汉初已经有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的呈现,但那照样组方在形成进程中的形态,到了宽大夫所处的两汉之际,医学固然颠末了相称的成长,但间隔经方的形成还有差不多两百年光阴。是以,宽大夫开的杜衡、桂枝、茅苍术,还都是针对病人的症状开出的。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
针对病人的出汗而不渴,宽大夫开出了可以或许温阳化气的桂枝;杜衡即细辛,具有祛风静痛,温寒化饮的功能;而病人的基本病症在于阴盛阳虚,加上寒食节吃了冷食,以是宽大夫又开了可以治疗胃腹冷痛的茅苍术,桂枝也具有与茅苍术雷同的功能。三种药都能助长阳气,是以,宽大夫这三味药固然还没有到达可以彻底治愈侄孙病症的田地,然则确切是依据病人的环境开出的药方,对付缓解病人痛苦,赞助其规复康健,无疑是有用的。
我们看到,作者在故事书写中,将两汉之际的朝廷之都、医学常识传承与成长、医学成长程度(反映的临盆力程度),经由过程故事的情势表示出来,细节处置上尤其用心。只有对其时贯串上下的轨制、一样平常常识以及临盆力成长的一样平常程度都有一个比拟准确的把握,能力用看似平庸的语言写出这个故事来。其他的十一个故事的细节,就等着读者本身去发现了。
若何续写一个故事。
先容了宽大夫的故事,读者年夜概已经知道,庄奕杰传授这本看起来平庸的故事书中暗藏了多年夜的能量。或者年夜家也伎痒,想要本身去找到古代的那些资料,经由过程文学的办法写一个可以相符汗青的“真实”故事。既然真的要写故事,我们又必要注意到什么呢。
故事要面临的起首是人物。人物的名字要相符小说的主题,又要与其所处期间符合合,还要与人物脾气、遭际、情节等各方面都相符,这真是年夜学问。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名字便是来自唐代就传播下来的蒙童字帖,“上年夜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将全文连读,孔乙己的旧式文人的人生目的(上年夜人)、以回字四种写法矫饰学问(实在也便是蒙学程度),以实时人起名用典等方面是不是都照料到了。以是汉人不克不及叫“子轩”,也不克不及叫“雨涵”,但假如姓吴,正好在家中排第七,或许可以叫“吴复”。
宋高宗手书《女孝经》。
其次是要清楚明了常识演进的脉络,尤其是一些数术类常识,这些是其时岂论上中下哪个层级的社会都一路共享的常识。假如你要写一家人造好屋子,不如如许来写:
持续三年的丰产让庐江的吴三郎家终于有光阴和精神来翻修本身家的屋子了。现在屋子已经盖好,解除的光阴是请乡亭里最有学问的人,也是三郎的堂弟七郎选的。七郎五岁的时刻就能诵读《张侯论》和《孝经》,九岁就已经追随郡里黉舍的博士进修《春秋》和《夏侯尚书》,听说再过两年还要去太学进修。此次解除光阴的选择,请了七郎选了时辰,必定不会有问题。
到了未初刻,统统手续都预备停当,巫师也来了,吴三郎拿出了早就预备好的土偶人,交给巫师,巫师将土着土偶放在祭案前,在祭品前站定,念出一系列吴三郎听不懂的咒语。固然吴三郎听不懂,但心里却很愉快,由于动土之后必需谢解土神,家中能力安全;并且光阴是请七郎选的,磨难确定不会降临他的家中。
这个故事中,包括了汉代太学、郡国粹校的设置,处所学生进修的主要内容、谢土这一汉代隆盛,而至今仍在传播的数术常识等。相关记录见于《汉书》《论衡》等文籍中。可以说,想要写好一个故事,没有对谁人期间进行周全把握是基本弗成行的。
近年来,我们都在感慨影视作品,分外是与古代相关的影视作品的质量的降落,或者是专注于走服道化路线,而每每将人物设定、人物对话和故工作节等牺牲失落,作品的质量也每每不克不及到达令人满足的水平。这个时刻,不妨去认真浏览庄奕杰传授的这本书,深挖其文本,或许能得到纷歧样的劳绩。而写出优秀的故事,当然不仅仅是影视编剧事情者的特殊本事,也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而是每小我都可以测验考试的兴致。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冯夷;编纂:袁春希;校对:。迎接转发至同伙圈。
查看专题 《揭示影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