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一首《纳凉》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写出了闲雅恬适的情致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苏轼对他也偏心有加,平易近间乃至传播有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与秦观之间的浪漫故事,只不外这些都是诬捏出来的而已。
秦观三十七岁中进士,在先生苏轼的保举下,踏上宦途之路,先后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杭州通判、处州通判、监酒税之职。此后,受先生苏轼的连累,也是一贬再贬,终极在放还北归程中卒于藤州,享年五十一岁。
秦观是宋朝婉约派词人的典型代表人物,曾经写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执政朝暮暮”的浪漫文句,也由于写了“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的佳句,而得名“山抹微云君”。
秦观也长于作诗,其诗意境悠远,作风奇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其代表作是《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另外,秦观还有一首写于炎天的小诗《乘凉》,同样的清爽新奇。诗作原文如下: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从容香。
这首诗的年夜意是:
拄着手杖出门,去探求有柳树的乘凉圣地。
镌刻精巧的桥梁南方,柳树旺盛,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乘凉,舒服异常。
寂寂明月夜,是非高下纷歧的船笛声在耳边缭绕不停。
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悠然从容,暗香四溢,沁人肺腑。
秦观这首《乘凉》是一首纪事抒情七言绝句。
整首诗起首叙述本身乘凉的进程,经由过程一系列动作,表示了本身急于从火海中摆脱出来,探求一个抱负的乘凉圣地的热切心境,终极选择在画桥南畔的柳树林下,坐靠在胡床上,纵情领略乘凉的况味。
然后,着重描述面前目今所见所闻所感景物,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纷歧,在水面缭绕不停。晚风方才停下,池中莲花盛开,从容绽放,时时传来阵阵暗香,忍不住让民气旷神怡。
全诗语言朴素,清爽天然;诗情画意,情致娴雅;既有叙事,又有写景;情景融合,借景抒怀;言外故意,含蓄深奥。
凸起特色是弦外之音,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便是叙述了本身一次普通俗通的乘凉颠末,现实上则是隐含了本身厌倦了宦海倾轧,力图远避,盼望逃离炙手可热的宦海社会的心境,而把思惟感情依靠在一个抱负中的清冷天下。
总起来看,秦观这首诗以乘凉为题,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阔别烦热的乘凉圣地,把天然景色与本身的身世之慨巧妙地交融在一路,用天然清爽的语言,写出了娴雅恬适的情致,颇有山人陶渊明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