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的格律与写作技巧
词牌的格律与写作技能
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组成的。
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构成的。
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详细划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年夜部门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处所可对可纰谬,但少量的词一些处所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处所必需对仗。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江红》中央的七言句《沁园春》中央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诗韵中《佩文韵府》中共106部,此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而词韵中《词林正韵》共十九部。诗韵只可押平韵。词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也可换韵。
5;章法,以句号为单元,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广当于格律诗一联。
6;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门词要求在必定地位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如《如梦令》等。
7;文句要合平仄,词的字数根本上用的是律句。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老师有过精当阐发;三字句可以以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以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以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组成,与格律诗所分歧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组成的,并且也押平韵。所分歧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词的体式与调式
1;体式
依照词的字数若干从体式上可分为三类,依词的字数若干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人提出此分法不甚科学,如词中称“令”者纷歧建都是58字以内,如《百字令》是一百字。再如《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58字体也有60字体的,这就很难以将其划入小令中或是中调中的。
2;调式
词调是指词的声调,中国古乐中共有84宫调,而唐宋词所用只有28个宫调。唐宋时,词与曲联合。以节拍的缓急区分乐曲。节拍舒而缓者称为慢调,简称“慢”。慢曲与急曲比,腔调长了。是以慢词的字数,句数就随之增长了。如字数起码的《卜算子慢》也有89个字。而《卜算子》仅44个字。慢调与前面提到的长调配合处是字数较多,区别长调是依词的是非而分,而慢调是依曲的急缓而其余。“慢,令,引,近”是词的四种调式。“慢”既慢曲,每片8拍。令为令曲,小令每片4拍。“引”和“近”每片6拍。
词的调式变化还可体如今“转调”上,方式有“偷声”“减字”“摊破”等。
转调以后的词在字数,句法,用韵等均有变化。如《踏莎行》本为58字,《转调踏莎行》则酿成65字了。《转调满庭芳》由押平韵部门转押仄韵。《减字木兰花》在上下片第一,三句中各减三字,且平仄交换,每片两平韵两仄韵。
3;关于自度曲,自度曲亦称自度腔,有的人因为精晓乐理,每每不依已有的词牌填词而是本身创作曲调去填词,这种由本身创作的词调叫自度曲。如柳永,周邦颜,等都写过不少自度曲。但我们有些同伙既选择了词牌去填词而又不守规矩,那么你所写的既不是词又不克不及称自度曲,只能说四不象了。
;词牌,词牌是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有的词牌除正名之外还有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数格的。但岂论何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矩。填词时应备有对象书-词谱和韵书去填。词谱可参照康熙的《钦定词谱》或舒梦兰的《白香词谱》。韵书可参照《词林正韵》。现代龙榆生老师编的《唐宋词格律》
四:词的段式与句式
1;词的段式,词的段式也便是词的分段方式。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或上阙,下段叫下片或下阙。这种双调的词每段叫“片”或“阙”,而分为三,四段的词称“叠”,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例如:《宝鼎观》便是三叠。
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如《十六字令》《渔歌子》等。
双调本是宫调的名称。但在词牌中非指宫调。双调中上下片字数,句式和平仄,用韵有一样的也有纷歧样的。如《菩萨蛮》上下片句式与字数与韵均分歧。而《一剪梅》则上下片字数,句式,平仄及韵都雷同。
三叠,四叠是词体魄式的一种,便是分为三段或四段的词。如分三段的《兰陵王》等。
2;词的句式,词在韵脚处要押韵。写诗要依“平水韵”,但词的用韵较诗宽。诗韵用的《佩文诗韵》共106部,而词韵用的《词林正韵》才19部。此中“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在词韵中,上声去声可以通押,我以为;今人填词不仅上声去声可通押,除“入派平”外,别的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顶用,由于在格律诗中,入声都是可当仄声用的。另外还有一点尚需注意的是;有的词牌标明宜用“入声”字的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都要只管即便用“入声”字去填。
五:关于用韵与换韵
填词时用韵共三种,一种是用平韵,一种是用仄韵(含入声)再一种便是换韵。词的押韵要求与格律诗的押韵要求有很多分歧处所。词押韵情势较多,词押韵可平可仄,可句句押也可几句一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半途换韵。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A;可平可仄。押平声的如《忆江南》《一剪梅》《江城子》等。押仄声的《如梦令》《渔家傲》《卜算子》等。
B;可疏可密。密的可句句押韵,如《忆天孙》《长相思》《一剪梅》等。小令一样平常押韵较密,作风光显。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青玉案》《声声慢》等。用韵疏的一样平常为中长调,作风沉郁。
C;可以一韵到底,也可半途换韵。一韵到底的如《一剪梅》《蝶恋花下》《青玉案》等。在词中,一韵到底的占年夜多半,在词中换韵情势主要有:
a:阙内换韵:如《钗头凤》在阙内一种仄韵换成另一仄韵,两阙换法同等,整首诗共用两个韵。
b:阙间换韵:如《清平声》仄换平,一阙一韵,整首诗两个韵,上阙为仄,下阙为平。
c:阙内阙间都换韵:既阙内换韵,两阙各换各的,全首诗共四个韵。如《菩萨蛮》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韵换成另外的平韵。《虞丽人》也是这种情势。
d:平仄交织:在阙内平,仄韵交织使用,如《相见欢》《谐谑令》《定风浪》等。
e:平仄通押:如《西江月》《渡江云》等。
D:词有叠韵;在词中有的处所有使用叠韵,叠句,或部门叠句的要求;如《谐谑令》《如梦令》《钗头凤》《章台柳》等。还有的如《采桑子》《一剪梅》中的四言句可叠,可不叠。
E;有入声韵:有的词常单押入声韵,如《忆秦娥》《满江红》《念奴娇》《雨霖铃》
换韵:
换韵不换部,也便是“平仄通叶格”。这种换韵是在统一韵部内平仄交换。如《西江月》《蝶恋花》《万年欢》《恨春迟》等。
2;换韵又换部,也叫“平仄转换格”。在填这类词牌时,一样平常先用仄韵,再用平韵。并且平声韵必需与仄声韵分歧部才行。有的初学者在填这类词牌时每每疏忽这点。如这类词牌有《清平乐》《谐谑令》《菩萨蛮》《虞丽人》等。
;换韵后又回到本来韵部上,也叫“平仄错叶格”。这种换韵方式为;先用平声韵,然后换到所用平声部以外的仄韵部上,末了又回到本来的平声韵上。这类词写起来难度稍年夜,但写的好了,能收到奇特的后果。这类词牌有《诉衷情》《定风浪》《相见欢》等。
六:关于词的写作技能
填词与写诗一样,也和其它文学作品创作一个事理。都要意在笔先,情在笔先。那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生拼硬凑”出来的作品,给人看了,仿佛在灌腊。那么有了意境与灵感时填词起首要选择哪类词谱,由于分歧的词谱有分歧的艺术作风及表示力。选择好附合本身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善表达,不然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惬意。那么填词时在选择词谱上就显得尤为紧张了,详细法有两种;
一;依据词体艺术作风及表示力选择;
曩昔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便是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感情。《二泉映月》表达是种哀愁,悲切。《乐陶陶》表达的是欢快,喜悦。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如《满江红》得当于描述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述雅情。反之就起不到应有的后果。
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点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相识,有很多词牌自己就反响了一些词的特点。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述情感,《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述奇迹,如果用《破阵子》描述婚姻,《长相思》描述战争显然是不适宜的。
二;依据灵感节拍,布局选择
这是种切实而适用的办法,并且易于操作。如果你的灵感是“莫等闲,白了少岁首,空悲切”这种结句布局,那么其节拍既为“3,5,3”式。在词谱查可填《满江红》,恰好它的结句布局为“353”式。如果灵感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世”这种结句布局为“74”式,查词谱恰好为《浪淘沙》,那么可依此谱填。如下是整顿的一些《常见词谱句言字数散布表》供年夜家填词时参考:
常见词谱句言字数散布表:
词牌名称字数句言散布(上阙*下阙) 韵
十六字令 16 1 7 3 5 平
忆江南 27 3 5 7 7 5 平
渔歌子 27 7 7 3 3 7 平
谐谑令 32 22666226仄
如梦令33 6656226仄
长相思36 3375*3375平
生查子40 5555*55555 仄
何满子37 667666 平
点绛唇41 4745*45345 仄
浣溪沙42 777*777 平
菩萨蛮44 7755*5555仄/仄
减字木兰花44 4747*4747 仄/平
问鼎~流年(473064775) 下昼 8:23:38
采桑子44 7447*7447平
卜算子44 5575*5575仄
清平乐46 4576*6666仄/平
忆秦娥46 37344*77344 仄
阮郎归47 7575*33575 平
西江月50 6676*6676 平/仄
浪淘沙54 54774*54774平
鹧鸪天55 7777*33777 平
鹊桥仙56 446734*446734仄
虞丽人56 7579*7579 仄/平
南乡子56 57727*57727平
踏莎行58 44777*44777 仄
临江仙60 76755*76755 平
蝶恋花60 74577*74577 仄
一剪梅60 744744*744744 平
唐多令60 5534733*5534733 平
钗头凤60 3373344111*3373344111仄/仄
渔家傲62 77737*77737 仄
破阵子62 66775*66775平
江城子70 73345733*73345733平
风入松76 7573466*7573466平
满江红93 43434477353*33335477353仄
满庭芳95 44645634345*54454634345平
水调歌头95 556566555*3334766555 平
念奴娇100 4367644546*64543644546 仄
水龙吟102 764444445433*634444444544仄
沁园春 114 4445444447354*6355444447354平
贺新郎 116 5344763473533*7344763473533仄
那么若何填词呢。
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 V-b$?F.[)C;F y:]
1、词人精晓乐律,会本身作曲,可以直接按乐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人属此。 B)i_3w)Z$Y9o&s | X
2、词人不会作曲,然则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 此。Z,G$ZS0z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乐律,只能按古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局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半词人都如 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如今按词谱填词属此。6jG%UxZ!v^0xi
(三)依数填词
明清时有些词人,仅满意于字数、句数与前人作品雷同,有时连压韵都掉臂。基本谈不上“填词”。在下 称之为“依数(字数、句数)填词”。如今多半同伙都属此。
词早期是用来歌颂的——必需有必定的格律, :sG0l Z$hj1n%{/R
如今虽不克不及歌颂,却要人诵读——也要必定格律,读起来才有音乐感。不然总感到不流利。 例如当代的平易近歌、流行歌曲,固然唱起来没有什么反面谐(现实上,歌颂时已经把一些平声转成仄声,一些仄 声转成平声),然则诵读时总拗口。便是由于没有了格律。
(六)依句填词、依数填词的区别——数据比拟
诗词中每增长一个可平可仄字,平仄组及格式便会增长一倍。假如有5个可平可仄字,格局变化有32种, 假如有10个可平可仄字,格局变化有1024种,假如有20个可平可仄字,格局变化跨越100万种,假如有30个可平可仄字,格局变化跨越10亿种.
五、词的平仄纪律;“句”与“豆”;律句,拗句(常见拗句、少见拗句、罕有拗句),词的拗救。1~11 字句的纪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纪律的,然则又比律诗繁杂很多。下面我们来细心讲授。
(一)“句”与“豆”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年夜家都不难懂得。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色之一。
1、一字豆
前面先容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便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称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 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纷歧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克不及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罕用平声。
2、三字豆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便是上三 下四,前三字便是三字豆。不克不及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罕用平仄平,制止用平平平。牢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纪律。
先容诗律时我们评论辩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并且有很多类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有拗句。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靠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样平常不消,特殊环境下可以使用。罕有拗句很罕 见,每每见于少见词牌(分外是长调),并且是该词调的特性性句子。
下面我们依据句的字数来分离先容:
1、一字句 律句:平仄
一字句很罕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 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没有见到一字句。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见拗句:仄仄。 罕有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每每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有。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若干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世界豪杰谁对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并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ll)Q7]2prK1W*E A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需入韵。例如:《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酿成“平平,平仄仄。”《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酿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酿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假如零丁使用,每每不消“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每每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每每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每每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 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告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携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局异常严厉,不克不及变通。在 长调里,前句前2字每每可平可仄。牢记:后句第二字不克不及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天天分享诗词美文,一路遨游诗意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