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
经济察看网 记者 田进 近一个月来,关于“896事情制”的争议,以及Manner公司员工所面对的事情压力问题,再次将“996事情制”和“狼性加班文化”推上了风口浪尖,激发了社会的普遍存眷。
争议背后一个弗成轻忽的征象是,中国劳动者的事情时长赓续攀升。国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企业就业职员周均匀事情光阴(下称“周均匀工时”)慢慢上涨,2023年的49小时周均匀工时为近二十年新高。此外,事情时长增速也在加速:2015—2020年,周均匀工时增幅为1.5小时,2020—2023年,增幅为2小时,以每年52个事情周计算,相称于2020—2023年小我事情时长增长了13天(8小时事情制)。

中国劳动者的周均匀事情光阴到2023年已上升为49小时
进入2024年,这一趋向并未获得缓解,乃至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向。7月15日,国度统计局宣布的数据显示,6月周均匀工时为48.6小时,为近6年同期次高,比2019年同期上涨2.9小时,跨越“六天八小时”事情制。此外,本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均匀工时均为比来6年同期新高。
《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劳动法》(下称“劳动法”)第36条划定,国度履行劳动者逐日事情光阴不跨越8小时、均匀每周事情光阴不跨越44小时的工时轨制;第41条划定,用人单元因为临盆经营必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伸事情光阴,一样平常逐日不得跨越一小时。
海内劳动者超时事情的征象已历久存在,而且近年来这一环境并没有获得缓解,反而出现出赓续加剧的趋向。
一位就业专家对经济察看网表现,当前延伸事情光阴是一部门中低收入人群为数不多增长收入的机遇。假如针对“996事情制”或加班时长出台严厉的一刀切政策,且要求强制执行,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必要斟酌到分歧人群的差别性。
图为“996事情制”漫画示意图
中国社会法学研讨会副会长、曾介入过劳动法论证和草拟事情的董保华表现,劳动法已经实施30年,但今朝严厉执行劳动法依然很难。斟酌到海内当前所处的成长阶段,也很难对加班行动进行强制性束缚。短光阴内,劳动光阴增加的问题依然是个无解的难题,今朝的国际竞争情况也不容许海内企业慢下来。
依照国度统计局宣布的《2014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每年城镇就业职员周均匀工时统计办法为拔取昔时9月或10月的一周作为查询拜访周(9月份相对应的查询拜访周是9月24日至9月30日,10月相对应的查询拜访周是10月25日至10月31日),在这周内统计就业职员的事情光阴,事情光阴包含主业和兼职事情光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还会颁布分歧年龄、行业、受教育水平等就业职员的周均匀工时。
经济成长与劳动时长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在2022年有统计数据的167个国度中,周均匀事情44小时以上的国度共8个,分离是中国、不丹、阿联酋、蒙古、印度、文莱、马来西亚、伊朗和哥伦比亚。此中,仅不丹和阿联酋周均匀事情时长跨越49小时。
与此同时,2022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年均事情光阴为1719小时,此中墨西哥最高为2226个小时,而2022年中国年均工时为2490.8个小时(海内计算办法为52周乘以2022年周均匀工时),为墨西哥的111.9%。
董保华表现,周均匀工时赓续上涨是一个国度经济成长进程傍边弗成避免的征象。许多环境下,一个国度的经济成长速率和劳动法执行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是以,为了经济的快速成长,当局必要在两者之间做衡量,这时就会有年夜量的加班征象呈现。
纵向对照,近几年事情时长赓续增加的环境也同样产生在很多亚洲国度。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宣布的《亚洲经济远景及一体化过程2024年度申报》(下称《申报》)预计,2024年,多半亚洲地域全职岗亭每周总工时将周全跨越2019年程度,但包含中日韩在内的东亚地域预计较2019年低1.4%。
只是,事情时长的增长并不完全等同于薪资上涨。《申报》预计,2024年亚洲地域收入程度难以获得较年夜幅度晋升,部门地域乃至还会呈现降落。
事情时长的增长并不完全等同于薪资上涨,图为薪资示意图(图文无关)
回看海内,事情时长赓续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事情光阴增长可能意味着薪酬的上涨。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宣布的《2023年度人才申报海报》显示,收⼊增减与加班时⻓增减有关,加班增多⼈群是涨薪⼈群主⼒,加班削减⼈群是减薪主⼒⼈群。
另一方面,年夜量劳动者不得不进步事情时长。一位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专家表现,企业雇佣新人意味着必要额外支出社保本钱、雇用本钱等。是以,一些企业会增长现有员工的事情光阴,进而整体上削减雇佣更多员工的本钱;其次,在一些企业文化中,永劫间事情被视为勤恳和敬业的表示,这可能导致员工志愿或被要求增长事情光阴。
浙江年夜学共享与成长研讨院院长李实表现,近几年受宏观经济颠簸影响,企业广泛面对生计压力,必要借低落运营本钱来换取必定的市场空间。此中,低落劳动力本钱等于低落运营本钱的一项紧张举动。为此,企业可以选择裁人或者延伸工人加班时长。同时,宏观经济增加压力已经传导至微观小我,工工资了连续就业只能选择接受加班。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机动就业群体并不被归类为企业职工领域,是以他们的工时数据并未纳入全国性的周均匀工时统计之中。然则,这一庞年夜的机动就业群体每每经由过程延伸事情光阴来增长收入,以应对生涯本钱的需求。
清华年夜学社会科学学院宣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申报》显示,网约车司机逐日均匀事情光阴为11.05小时,每周均匀出车光阴为6.45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讨所宣布的《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阐发与猜测》也显示,网约配送员、收集主播、收集文学写手等新业态青年均匀每周事情6天、天天事情近9小时。
可否强制低落事情时长
曩昔二十年,周均匀工时在2005—2008年、2011年以及2015年曾阅历过下滑。
董保华表现,在2008年和2015年,宏观经济的颠簸导致企业订单量削减,这使得企业的加班征象响应削减。同时,2008年《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劳动条约法》开端实施,当局在昔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步伐,以确保劳动法获得有用执行。这种行政力气的干涉使得2008年和2009年的周均匀工时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
阅历疫情等因素冲击后,今朝持续上涨8年的周均匀工时未有下滑的迹象。
董保华表现,曩昔三年,宏观经济增加承压,但周均匀工时仍出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向。此中一个紧张缘故原由是,海内宏观经济颠簸较年夜水平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国际商业情况日趋繁杂严峻的配景下,海内弗成能选择天真烂漫,而是在调动统统力气,尽力转变宏观情况。与此同时,曩昔三年间,微观个别的不安感也在加强,是以岂论是否能转变宏观经济周期,小我也都邑自动地“内卷”,“饭碗”也变得比“加班”更为紧张。
上述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专家表现,近三年工时上涨的征象,折射出就业市场的繁忙和人才供给的重要态势。经济成长中临盆提速增量、生涯花费增长,都可能使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事情量更年夜,某些岗亭人才紧缺,必要既有职员承担更多事情义务,因而推高了工时。同时,这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劳动者必要经由过程加班坚持或加强本身的职场竞争力。
在加班征象增多进程中,官方也曾多次发声。2023年8月26日,最高法、人社部结合颁布第二批劳动听事争议的十个典型案例时指出“996和007事情制都违法”。
从全国层面来看,即便涉及违法,“996事情制”依旧广泛存在。上述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专家表现,许多环境下没方法严厉执行劳动法。部门企业可能在执行劳动法进程中遇到一些艰苦,好比营业岑岭期义务重、企业转型期必要投入更多精神等;其次,下层落地监管笼罩面还有待扩展,监管力度有待收紧,企业违规本钱太低。
汗青上,中国曾两次缩短工时。1994年,国务院划定将每周48小时事情制缩短至44小时;1995年,劳动部(现人社部)在解读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事情光阴的划定》时提出,有前提的企业应尽可能履行职工逐日事情8小时、每周事情40小时这一尺度工时轨制。
李实表现,“996事情制”是国度经济成长在某个特殊阶段所发生的征象。从久远来看,人类的劳动光阴应该赓续削减。比来三年周均匀工时如斯快速上涨不该该是常态化征象。如今许多年青人加倍寻求生涯,已经不肯意为了额外多挣点钱而牺牲失落年夜量空隙光阴。是以,周均匀工时赓续增加的趋向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有所改变。
武汉年夜学社会保障研讨中心主任向运华也表现,周均匀工时过长对保障劳动者康健、扩展花费等有晦气影响,恰当节制周均匀工时应该是一个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必要综合衡量企业和劳动者的好处。
近几年,一些亚洲国度已开端采取步伐为加班设定上限。例如,本年4月1日,日本针对司机、建筑工人、大夫以及鹿儿岛和冲绳两县的制糖工人,订定了加班上限划定。而在2023年11月,韩国发布对部门行业和职业实施“忙时多劳、闲时多休”的机动事情轨制。
李实表现,今朝最紧张的是,对各种事情岗亭的加班限定进行评估。针对一些事情强度高的岗亭,可以出台一些事情光阴限定,如建筑工人、钢筋工人及重型卡车司机等,延伸事情光阴不仅严重伤害小我康健,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平安因素,是以有需要对这些岗亭履行必定的劳动时长限定。
2020年8月,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部在对实施每周四天半事情光阴轨制建议的回答中提到,进一步缩短中国的法定事情光阴尺度,必要以经济成长、科技提高和临盆力程度的进步为根基,充足斟酌中国社会经济成长程度和企业蒙受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缩短工时会加年夜企业临盆经营压力,带来较高的用人本钱和负担,影响经济成长。近年的相关查询拜访显示,中国可以或许严厉执行今朝工时尺度的企业比例不高,加班环境较多。进一步缩短工时尺度尚不具备实际根基,不宜在企业中普遍推行。
上述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专家也表现,近期劳动争议变乱频出,是当下劳动市场在市场年夜情况下难以避免的摩擦表示。削减劳动争议变乱,必要轨制保障、企业落实、劳动者监视和合理维权等多措并举,同时也需看重掩护企业家书心,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均衡,匆匆进协调的劳动关系。
作者:田进经济察看报记者 年夜国资消息部记者
责任编纂:戴丽丽_NN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