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妈妈“百宝箱”里的“心头好”

2024-10-13 次浏览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梁高雅)母亲,是岁月的亲历者,也是岁月的珍藏者。她们珍藏着孩子发展的影象、割舍不下的牵挂,也珍藏着承载韶光、意义不凡的老物件。母亲节之际,让我们打开她们的“百宝箱”,看看那些如数家珍的“心头好”。

  承载韶光的“老骨董”

  高海青,本年62岁,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奶奶。生长在困难贫困年月的她,对家里的器械非分特别珍惜。

妈妈“百宝箱”里的“心头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世纪50年月,父亲请其时国棉四厂机修车间的一位师傅用包装板打造了一只小木马,并由母亲用羊毫涂抹上色制造完成。高海青回忆道:“小木马承载过我家姊妹5人超过10多年的欢畅。”20世纪80年月,小木马随她从青岛到了济南,陪同其儿子渡过了整个童年。现在,又成为小孙女爱不释手的玩具。“将近70年了,这匹马算得上老马了,可它还很康健,依旧跑得很快。”高海青说。


  ↑承载着近70年汗青的小木马现在成为小孙女心爱的玩伴。(受访者供图)

  “行走天下的铠甲,母爱穿引缝织。”与很多心灵手巧的母亲一样,孩子从小穿的年夜多是高海青亲手缝织的衣服。一件35年前缝织的毛衣,穿在了儿子和孙女两代人身上。“看着本身亲手织的毛衣,能代代传承,伴着孩子们快活发展,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和成绩感。”高海青说。


  ↑左图是儿子小时刻,右图是如今的小孙女。统一件毛衣,超过35年,穿在了两代人身上。(受访者供图)

  打动听心的“收藏品”

  胡玲(假名),本年44岁,是一位15岁女孩的妈妈。

  女儿自幼喜欢绘画,其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对付胡玲来说,都是贵重的藏品。一沓一沓的画纸被打包成箱,收藏在胡玲的书房里,也收藏在她的影象里。掀开这些画作,有静物,有动物,也有人物。拿出一幅女儿小学一年级的作品,胡玲动情地说:“这是女儿第一次画我们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她本身,每小我的脸上都洋溢着暖和的笑脸。女儿说一家人如许其乐融融地在一路便是她的小幸福。”


  ↑胡玲女儿小学一年级画作《这是我们一家人》。(受访者供图)

  除了画作,胡玲收藏的还有女儿做的手工。此中一件是用衍纸制造而成的耳饰。“由于我从来不戴首饰,那时上月朔的女儿,专程做了一副耳饰送给我说:‘妈妈,你要装扮得漂漂亮亮,活得开开心心,不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和爸爸,不要在买礼品的时刻唯独忘了你本身。’”胡玲说着,眼里闪耀着幸福的泪花。


  ↑女儿用衍纸为胡玲做的耳饰。(受访者供图)

  典礼感满满的“新宝藏”

  田桐(假名),本年26岁,是一位“90”后新晋宝妈。

  十月受孕时代,带着对宝宝满心的期盼和爱意,她手工DIY了许多手作,作为礼品奉送给即将诞生的新性命。安全符,寄意安全、幸福;快意锁,寄意龟龄百岁、祥瑞富贵;还有婴儿鞋、围兜、帽子、床铃……这些都成为她留给孩子的纪念。“婴儿时期的影象或许长年夜后就忘怀了,但爱能以某种情势留存。”田桐说,“等孩子长年夜了再转头看,妈妈留给他这些浓浓的爱,也是相称美妙的工作吧。”


  ↑田桐为欢迎宝宝的出身DIY的“会晤礼”。(受访者供图)

  现在,婴儿胎毛、脐带、伯仲印的保留,对付年青妈妈们来说,具有满满的典礼感。田桐先容,胎毛是婴儿第一次剪下的头发,可以制造成胎羊毫保留,称为“状元笔”;脐带是婴儿与母亲血脉相连的印证,做成脐带章,道道印痕间寄意开启孩子美妙人生;伯仲印,配上人给家足、心灵手巧等书画,依靠着怙恃对孩子无尽的期许。“这些时下贱行的典礼感,都蕴含着年青妈妈们时尚的爱。”田桐说。


  ↑田桐保留的婴儿胎羊毫、脐带印章等。(受访者供图)

  分歧期间、分歧配景、分歧年龄的母亲们,用分歧的方式收藏着统一份牵挂,表达着统一份母爱。这份爱,穿越韶光,超过山海,直抵民气。

受访者海青女儿
我们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 在时光中喜欢与感动
相关内容